什么是非靶向特异性ctDNA检测技术?
如何实现从科研技术到创业成果的转换?
大学生创业又有哪些注意点呢?
让我们走近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胡健带领的创业团队一起来了解这些问题吧!
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胡健为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首批+1模式优秀学生,在创新创业学院期间,胡健不仅从其他创业团队、校友身上学到了一定的创业经验,在创业资源上也得到了许多帮助。
胡健团队由5名博士/博士后组成,均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在2017年7月加入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其中包括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后。团队专注于进行ctDNA进行高通量测序,过滤ctDNA背景噪音,极大降低假阴性和假阳性,解决定制化探针的依赖,并结合突变图谱和表观基因组学推断组织来源。目前团队拟申报发明专项14项,软件著作专利4项。
1、问:和市场现有技术相比,你们的主要创新点主要是哪些呢?
答: 目前市场上基因检测主要包括临床级基因检测和消费级基因检测,临床级基因检测的应用场景还包括即传疾病检测和肿瘤基因检测等。在肿瘤基因检测的应用场景下,由于肿瘤异质性以及健康组织的混入,会导致较多的低频突变,在循环肿瘤DNA的检测中,超低频突变的情况更为突出。在PCR扩增和测序中产生随机性的错误,会严重影响超低频突变的检出。
因此,我们技术主要创新点在于:测序的错误率可以降低到真实突变的更低水平,极大地提高测序准确性。目前我们的技术可以将测序的错误率降低4个数量级,在单分子水平上将错误率从10-3降低到10-7,这对于癌症早期筛查、复发检测、循环肿瘤DNA检测等应用场景中检测超低频突变来说,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不论是成本、操作性或者技术指标来看,我们的技术都拥有相当的优势,一旦得到推广,完全可能取代现有技术。
2、问:为什么开始选择去做基因检测方面的创业,目前项目进展如何呢?
答:近几年精准医疗变得越来越热门,北上广深约有100多家相关的公司迎着风口出现。但是现有产品和技术都是高度同质化的,但是我认为医疗行业健康的发展模式应该是把消费者的实惠放在首位的。去年我接受了一家做多肽疫苗的医药公司offer,他们的目标是以neoantigen为切入点,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免疫治疗方案。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深入接触“基因检测”,但是市场上找不到一家公司可以给我们提供先进、稳定的检测技术。随后因为公司决策层对研发细节工作的产生严重干扰,我就决定辞职,开始自己的研究和创业。
目前技术研发已经基本完成,第一款产品正临床验证,已和合作方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对技术成熟度进行盲测,再考虑市场推广方案。
3、问:创业这一年多的时间,如何一步步实现突破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答:首先,为了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我们花了2—3个月的时间,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检测技术和重要文献进行调研,针对我们的技术,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同时也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打磨。后续的半年多,主要是进行了实验部分的探索和验证。
在研发过程中遭遇了很多次失败,团队的创始成员几乎都对这项全新技术成功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但是我们相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又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做研发和搞科研一样,可能会面临失败,但要坚持不懈所以我们重整旗鼓,重新阅读文献、优化实验方案,最终研发出稳定的精确检测技术。非常感谢在同济读博、科研经历,它给我的创业带来了很多帮助和积淀。科研的真正意义应该体现在:科普+技术创新,最终对社会产生价值。
4、问:您认为应该如何实现从科技成果到创业成果的转化,以及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哪些建议呢?
答: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涉及的是团队组建和市场化运作问题。目前我们公司已经在同济科技园注册,这个阶段学习了许多其他创业团队、同济校友的经验。
主要建议:不要盲目创业、为了创业而创业。我最初的规划是,博士毕业后工作3~5年,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合适的项目或者恰当的机会后,再进行独立创业。另外,创业不只是做小生意,而是用科学技术创造出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