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2050年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吗?
预见2050学生创新文稿征集大赛中
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
勾勒出未来世界的模样
9月27日这天
七位同学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专家面前
分批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探讨
在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专家介绍
杨守业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
现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岩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任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
上午展示的课题包括“智能恒温抗压服”、“折叠空间的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的一天”。杨教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汇报,并分别作了点评。
对于“智能恒温抗压服”项目,杨教授表示:
在场景的描述上可以具体到实际工程,比如深海的勘测,来提升文章的可信度和新鲜感;
在文章构成上可以减少对材料的介绍,丰富项目意义,使得项目能够被更多的不同行业的人所接受;
在研究思路上建议多查阅文献,实现学科之间交叉深化,针对当前科技的发展前沿,提出可行的突破方案。
对于“可折叠的智能家居系统”项目,杨教授表示:
想法应更加专业和前沿,并且提供更多技术数据支撑;
智能家居的未来构想不能局限于怎么室内布置怎么住的舒适,而是要联系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老龄化,社会结构变化等),以人为本,并兼顾从社区等层面考虑;提出可移动式住宅、移居深海等创新大胆的构思。
下午展示的课题包括“让快递聪明起来”、“2050年的机器证明”、“智慧法院辅助工作系统”、“京剧文化未来体验馆”等。李岩教授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汇报,并分别作了点评。
对于“让快递聪明起来”项目,李教授表示:
应聚焦生活热点问题,大胆展望2050的快递;
还需要细化智能机器人与快递收发的结合,需要细化关于无人机使用的讨论(例如空域的调配、技术的难点),需充实智慧路灯的功能。
对于“智慧法院辅助工作系统”项目,李教授表示:
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并将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文章中法院“辅助工作系统”的定位较为保守,既然是设想2050年的未来世界,可以再大胆一些,也许未来的法院审判工作都将由机器人来完成。
然而,机器人该如何处理“情感”问题,即机器人该如何理解人类情感,懂得“伦理”,并在审判工作中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裁决,也许是未来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京剧文化未来体验馆”项目,李教授表示:
该创意构想从“文化自信”出发,有较高的视角,结合设计专业特色,从服务体验创想了新的文化传承模式,该模式在不同文化发展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应用价值。
不足之处在于服务系统中的技术想法有局限,在技术应用上可以更加大胆。
对于“走入生活的无人配送”项目,李教授表示:
该创意从现有的无人技术出发,描述了未来无人配送的美好场景。在未来,不仅是无人车无人机,将会是一整个的无人体系,这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协同问题是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难点。
可以考虑有更大胆的想象,突破现有的产品,构造一幅全新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