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学生毕业创业率高达5%“同济模式”是否可复制

作者:2017/08/29 00:00

现代服务、IT、环保分布最多 天使投资百余项目仅一家折价退出
转自【劳动报】,作者:徐巍
         面对又一个不太容易的就业季,创业无疑提供了一个解决就业的重要思路。在上海,创业劳动就业比率高达1:6.5。
  而说到创业,同济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率高达5%。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创业公司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同家军”。

同济现象

  走近“同家军”:创业率高达5%天使投资仅一家折价退出
同济创业率高达5%
         在同济大学周边,有着几幢这样的大楼:它们看似是这个校园的一部分,时常能见到在校学生模样的人在这里走动。但是这些大楼又像是写字楼,里面入驻着密密麻麻的注册公司。这些大楼就是同济周边的科技园,而在这些科技园内,创业园无疑是其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
  杨浦区长诸葛宇杰日前在2014中国湾区财智论坛上介绍道,同济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率达到了5%。“5%”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真正投入到创业的比例大约在1%左右;上海普通高校的创业率也仅为3%左右。不难发现,同济的创业率大幅高于上海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
  在同济大学周边,各种各样的创业基地、科技园鳞次栉比。“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圆心,周边已经形成了包括赤峰路孵化基地、国康路创业基地、邯郸路基地以及沪西园区等一园多基地的格局。而正是这些创业基地,形成了同济的创业氛围。”同济大学产业办主任高国武告诉记者。
大多数企业已保值增值
  在同济大学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同济“特色”?同济大学产业办提供的数据中透露了不少线索。
  从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资助的项目中不难看出,创业企业分布最多的三个领域分别是现代服务(32%)、IT技术与互联网(18%)和节能环保(17%)。其中,现代服务业中包含大量的建筑城规设计、咨询公司,正是同济实力最强的学科,而节能环保也是同济的强项专业。依托学科强项创业是同济创业企业的一大显著特色。
  其次,同济创业企业成功率之高也非常引人注目。“从2006年至今,上海市大学生基金同济分基金共资助了115个项目,其中95项注册了公司。作为‘天使投资’,目前该基金已经从65个公司中退出,其中仅有一家是折价退出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都实现了良性发展和保值增值。”高国武说。
  同济大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数字虽然只是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项目,而未获资助的学生创业项目更加多如牛毛。但是,其创业的学科特色、存活率等基本可以管中窥豹。
创业“同家军”渐成规模
  在同济大学,每一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创业公司成立,而这些数量繁多的公司如今已经足以组建起一支格外引人注目的“同家军”。这些由同济大学毕业的学子,带着对母校的依恋和憧憬,所创立的公司名字中往往都有个“同”字。
  张文标和他的同臣环保就是“同家军”中引人注目的一员。公司总经理张文标2008年从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拿到硕士学位后就直接开始了创业。作为同济大学较早扶持创业的一家企业,主攻污泥处理的同臣环保在业内已经达到了近4成的市场占有率。
  在谈到“同家军”时,张文标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肯定是对于学校的一种感恩和致敬。其次这也是一种依托同济大学品牌的行为。”张文标介绍到,带有“同济血统”的名字往往更容易得到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比如我这里创立的是环保方面的公司,在这个领域向来都有‘北清华南同济’的说法。大学本身的专业名声在公司产品获得市场认可的时候也起到了帮助。”
  同臣是幸运的,更多的创业公司都无法申请到“同家军”的名称。“我当时创业的时候也申请了以同字开头的公司,不过遗憾的是没有注册到想要的公司名称。”梁霏和他的教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步入了创业的第7个年头。如今这家主做网络教程的公司在行业内已小有名气。即便如此,梁霏依然把公司设立在了同济大学四平路正门对面的联合广场内。“在学校附近也挺方便的,我现在还时不时地去学校食堂吃吃饭。因为离学校近,学生也愿意过来实习。”这些无疑都给这家公司烙上了深深的“同济印记”。
扶持土壤
  完善培养流程和基金扶持政策
     每雇一名杨浦员工每年可获2000元补贴

  为何同济大学能够保持如此之高的创业率呢?学生的个人能力是一方面,更多的原因还得归功于学校的政策以及一体化的创业服务。同济大学为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成学生创业。不仅如此,以同济大学为中心,学校更是形成了“创业基金-创业谷-创业孵化器(创业苗圃)-科技园”这样一套完善的创业公司培养流程。
政策扶持:软硬件环境服务到位
  “首先杨浦区的整体创业氛围就是比较好的,”在谈到同济大学创业率高的这一问题上,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的副总经理朱江认为,杨浦区的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济的创业。“同济大学位处杨浦区,这里高校较多,尤其是理工类的学校更是创业率较高。因此杨浦区创业的氛围一直比较好。而且,杨浦区也一直支持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不少相应的政策鼓励创业。例如一家创业公司每雇佣一名户口为杨浦区的员工,该公司每年都可以获得2000元的补贴。”朱江认为,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目前人们对于创业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以前人们对创业的态度以抵触为主,现在慢慢地转成较为中性的态度,这些都是利于创业发展的氛围。”
  在杨浦区适合创业的氛围下,同济大学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方便学生创业。同济大学产业办主任高国武告诉记者,创业作为同济大学一种全新的人才模式的探索,同济大学在这方面给予学生非常宽松的条件。
  “学生创业和学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宗旨是相合的,因此学校是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记者从同济大学产业办了解到,对于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学校将免费为他们进行工商注册,并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人事、财务代理。不仅如此,学校也会以近半价的价格给学生提供科技园的办公室。“学生的话平均大约在1元-1.5元一平方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租金会有所调整,但是整体还是要比外面便宜很多的。”不仅如此,一些其他的费用诸如水电费学校也只是象征性收费。“这些都是为了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鼓励学生创业。”高国武介绍到。
         融资便利:以债权和股权资助
  除了政策上的优惠,学校更是为了创业设立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学生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可以到我们这里申请学校的创业基金。”同济大学产业办副主任段存广告诉记者,学校的基金主要以债权和股权两种方式进行资助,资助金额分别是20万和50万元,目的是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的启动资金。“和别的基金不同,我们的基金在公司成立2-3年的时候会随着资助期满完全退出的,退出率高达95%。”不仅如此,学校也为提出申请基金的同学提供了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正是学校提供的这些培训推动着我前进,让我从一个对公司不了解的人走到了成立自己公司的这一步。”张文标在回忆起创业经历时,也对学校提供的培训赞扬有加。
  “当学生拿到了创业基金后,就正式进入了我们的企业孵化体系。在我们这里,我们有8大平台专门扶持中小企业而服务。今年更是推出了提供创业资料的云平台以及提供人才资源的博士后基地。”同济科技园孵化器的项目服务部经理梁洁说道,“为了配合大学生创业,我们这里有大约30名专职工作人员为创业公司提供相应的软服务,不仅如此,对每一家创业公司,从公司的创立初期到孵化阶段,我们都会设立专门的联络员,负责对接企业和学校。”学校产业办及园区办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联系了起来,更是通过这样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帮助。  
         张清晨和蔡文姬是两位刚上研一的创业新人,他们的项目———名为“印济ing”的3D婴儿纪念品打印刚刚通过了校创业基金的审批。“除了之前申请的创业基金,学校也会帮助我们查看什么样的基金适合我们,并帮助我们进行申请。”据了解,从2010年至今,学校通过自身提供以及帮助学生申请基金的形式已为创业学生提供了7000万元的资助,仅去年一年就达到了3000万元的资助,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优质服务,同济科技园孵化器在大学生科技园区中名列前茅,更是位列上海孵化器综合排名第二。
产学结合:拿出最新科研成果创业
  有了政策支持和完善的创业体制,同济大学在产学结合方面也不断地进行着尝试。来自同济大学产业办的数据显示,同济大学创业者中有近6成为研究生,超过40%的学生创业领域集中在机械、环保、材料等同济的强势科目上。段存广解释道,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更加具有科研实力,而相对于热衷于研究的博士生,研究生更加贴近市场,因此研究生的创业率一直比较高。
  “不少研究生都是在和导师进行了研究之后把研究成果作为创业的技术的。由于技术更新很快,因此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在校期间进行创业,争取趁热将技术进行产品化、市场化。”同济大学鼓励这种校产结合的创业形式,更是创立了博士后基地,将人才和企业联系起来,达到高新技术成果向产品转化的目的。据了解,不仅是学校重视校产联动,企业也非常重视科研的成果。张文标和他的同臣正是靠着学校研究出的污泥脱水计划挖到了第一桶金,而他至今依然十分注重科研方面的投资。

专家访谈
“同济模式”铺平创业最后一公里

  同济大学这样一个鼓励创业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呢?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王大认为,这样的模式可以、也值得复制。
  同济大学的这些诸如创业苗圃、孵化器这样的机制非常有利于铺平科研成果产品化、市场化的“最后一公里”。王大犇认为,这样的模式更适合一些理工科大学比如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首先,在理工科,研究项目往往存在着产品化市场化的需求,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很多理工科学校的学生在跟随导师研究课题时已经参与了一部分工作,甚至有的学生还有在导师所开设的公司工作的经验,这些都对这些学生之后的创业是有所帮助的。
  不过王大犇也表示,近年来类似的创业模式已处于一个普及的状态,“除了理工科大学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很多创业模式是具有可复制性的,比如给予创业的人一些指导,在创业成本上给予优惠等。”对于这个观点,张文标也有着类似的看法,“同济大学的这些创业模式,在我当时创业的时候还可以说是比较新颖的,不过这两年在别的地方也很常见。”即使如此,他认为同济大学依然是有优势的,主要表现在它原先积累的知名度和一些学科优势上面。
  王大犇表示,随着这两年创业的日益推广,创业的模式也日益成熟,创业在诸如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学生在创业之前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理工科学科的优势在于不少学生在参与课题研究时就会和之后的工作有所挂钩,而其他学科的学生在创业前可能就没有工作的经历,这部分学生无论在人脉关系或是社会经验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王大犇认为创业是值得鼓励的,但是他也建议学生可以考虑在创业前先在想要创业的领域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相应的人脉和社会经验,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tongji.edu.cn